脏腑图点穴法

ID

222A0531179240A98841B3004D6FEB10

文件大小(MB)

8.87

页数:

117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24/12/29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审阅者的话,王雅儒老先生早年继承了河北省雄县王文医师的按摩术,接受了《推按精义》的精髓,并积累了,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。现为进一步推广应川和提供科学研究资料,由王雅儒老先生口述,其子王振,国笔录,濮卿和先生系统整理,编辑成《脏腑图点穴法》一书,这是按摩疗法的一种。此种疗法是根据经络穴位和脏腑部位,用点穴方法,从脏腑治疗着手,调,理脏腑气分,恢复脏腑机能,故其书名为《脏腑图点穴法》。它既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,也治疗一些,四肢和头面部的内科和外科方面的疾病,对妇科和小儿科,也有它的适应症。它的特点是:既无药饵,疗法之偏胜,也无外科手术之痛苦,并能与药物疗法相结合。在临床实践方面,不仅对许多疾病有显,著疗效,更有其他疗法所不能及的治疗效果,在学术理论方面,有些论点与现代科学理论不相吻合,而且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中亦无记载,又,因王文老先生已故,《推按精义》遗失,既乏精此术者商榷,亦无善本可查,审校困难。在审阅中为,了对学术问题慎重处理,本院将原稿复制数十册,邀请了中西医师数十人审阅,提出了若干不同的见,解和修改意见,经与王雅儒、濮卿和先生协商后仅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订。凡是王雅儒老先生同意修,改的,就修改了;不同意修改的,我们则本着“一家之言”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精神仍然保留原来词,意,例如“论痰” “论脏腑”以及其他学术论点等等。此外就本书原稿的体裁和文字的组织方面,为,了力求文字通俗,便于阅读,有些章节亦作了些整理,但有些章节或文词不便加工的地方,仍保留了,原稿面貌.如“师训”一节,虽然是不系统的理论,而且与以后各章,节有些重复,但是根据王雅儒,老先生尊师的美德,并志业师王文老先生业迹的意愿,仍保留于“总论”中的旨章,本院对审阅现代老中医的著作,整理老中医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,还缺乏经验。对本书的编辑,整理,如有不妥之处,尚希读者指正。对于学术理论方面的异见,尚望与原作者商榷,共同研究,以,使本书更为完善,河北省中医研究院,一九六二年七月,刖B,按摩与汤液、针灸诸疗法,在祖国医学经典之内经中皆有记载。所谓按而收之、摩之、浴之,皆,按摩之意。自汉以后,历代太医院内均设立按摩科,有博士,按摩师、医生等职,掌按摩医术以防治,疾病。但其发展,因受种种条件所限,远不及汤液流传之广。只是习气功武术,深明医学先辈,以其,取法简,收效捷,可以施僻壤之乡,济针药之穷,遂参悟阴、阳之旨,阐发灵、素之秘,按人体脏腑,之功能,气血之周流经络、骨骸,穴道之所在,广辟按摩法门,各授门徒,俾修习之学者,既可,以御自己之疾病,亦可以治疗大众之疾苦。然口授心传,视为秘籍,遂致派别产生,著作罕靓,而政,府所设太医院之习按摩术者,又鲜著作传于世,故历代医者,每每以按摩为绝学相惋叹,近百年来,西洋医学东渐,祖国医学,在反动统治阶级压迫之下,均被蔑视、排挤与摧残。按摩,学术,亦随之日益消沉,甚至几造成泯灭之境遇,余世习针灸,嗣执业于先师王文先生之门,习按摩学术,遂以先师所授之术行医,疗效甚著。此,术乃就人体脏腑气血之本能,衰退则恢复之,错乱则改正之,使其复归正常。余经数十年行医之经验,体会,深感此术乃系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组成部分,奈过去处于反动阶级统治时期,与世浮沉,难于,进展,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,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祖国文化遗产。继承与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就是党,和政府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方针政策。我国的医学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下,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。广大医者同仁在党的中医政策感召之下,有设班授徒训练,有以秘籍、秘,方或心得刊行于世,如雨后春笋,层出不已。此蓬勃气象,我个人感触甚深,曾兴起著书问世之意愿,但又苦无执笔之能力。荏苒数年,未能实现。嗣经友好敦促,思前想后,余已年迈,先师所授之〈推,按精义》原书既已遗失,先师所收门徒,又仅余一人,为不辜负于党和人民的关怀,为不辜负先师之,训诲,遂于诊余之暇,就先师所授,及余四十余年临床经验所得,逐一口述,命子振国笔录编述成册,并冀望趁此之机,访求《推按精义》原书贡献于世,俾得这一按摩学术之原始精髓全部为人民所有,也必将有利此术全面发展,使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。此等乃编述本书问世之意旨。为使阅者明了此术,之源流,兹将先师简史、我个人学习此术之经过及本书之凡例等,概括分述于后,一、先师王文先生简史及我个人学习经过,先师王文,河北省雄县人,生于公元一千八百四十余年间。种烟叶为生。长身鹤立,性耿介,不,苟取与,落落寡合。中年,患咯血,养病于戚家。戚设肆乡镇。某年冬,大雪,有游方道人叩门,”,询旅店觅宿。戚告以荒村店陋,一切设备太简,如不以敝肆见弃,愿作东道主。道人欣诺,遂寄宿焉,道人随身仅一黄袱,但寸步不离,店友见其重视过甚, 欲窃视之,:三又苦无机会。一日,道人睇,视先师曰:“汝有疾耶?”先师告以咯血多年未愈。道人遂就肺俞穴按摩数次,告以“愈矣。”先师,漫应之。雪连日不止,戚招道人至内室饮酒,黄袱遂置于外室,店友见有机可乘,遂解瞅窃视,仅书,两函而已,仍包装如故。道人餐毕,自内出,微笑曰;“汝等窃我物耶?”店友否认,即指黄袱,始以,2,实告,并致歉意。 道人曰: “无关,此书名《推按精义》南京版,北方少有,汝等既喜爱,当留,赠。”翌日雪止,道人留书而去。先师自经道人按摩后,咯血未发,逾数月,吐黑色瘀血数口,宿疾,顿除。心讶其术之精,遂向戚索书借阅。戚谓; “汝既喜之,我即转赠「先师得书,披览后,知,是书分内科、外科、正骨科,及各省人体骨骼异同等四种,每种图、说各一册,共八册。遂朝夕钻研,弗辍,数年后,尽明其精蕴,即以按摩为人治病。内、外、正骨科,以及沉病奇疾,应手辄愈……

……